CopyRight © 2023 禅基金 zenfoundation.cn,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1111297号-1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粤(2023)0000028
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东风东路774号 电话:020-37804726
在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大力支持下,2021年度“莲海心灯”罗定地区88名受助学生已经全部认助完毕,90500元助学款将于11月初全部转账到学生名下银行账户,10月30-31日,广东省红色文化研究会(下简称红色文化研究会)、广东省岭南禅宗文化发展基金会(下简称禅宗文化基金会)组织近30名爱心人士和志愿者到云浮罗定市入户探访其中28名受助学生,送上慰问礼品,了解他们的真实生活情况,与孩子们亲密互动。另外助学团队还参观了罗定市蔡廷锴故居、牛角坝等景点,缅怀革命先辈风采,体验别具特色的红色新农村发展风貌。
(2021年度“莲海心灯”罗定助学爱心团队大合照)
10月30日早晨8点,淅淅沥沥的雨水挡不住“莲海心灯”一众爱心人士前往看望受助学生的热情。据悉,这已经是助学团队与孩子们第八个年头的爱的缘分。“莲海心灯”起源于2014年,是由广东省省情调查研究中心指导、广东省红色文化研究会主办,广东省岭南禅宗文化发展基金会承办,广州市日行一善公益发展中心协办的公益助学工程,目前已累计资助广东罗定、广东河源和湖北恩施等地的贫困中小学生超过1000人次。
(2021“莲海心灯“罗定助学爱心人士风采)
经过4个多小时的舟车劳顿,助学团队的工作人员和爱心人士顺利抵达罗定市。本次助学活动得到罗定心连心扶志助学协会的大力支持,在用过简单的午饭后,没顾得上休息,助学团队随即赶赴与心连心的志愿者汇合,共同整理助学物资,组成10个助学小组,分批前往船步、新乐、黎少、连州、榃滨、金鸡、围底七个镇探访本年度28名“莲海心灯”罗定地区的受助学生。
(十个助学小组,整装待发)
(给孩子们的助学礼品,包含面条、卷纸、瑞士卷等)
参加这次入户探访活动的助学团队成员,有的是红色文化的研究者和爱好者、支持“莲海心灯”数年的“粉丝”,有的是机缘巧合第一次参与助学的小伙伴,或者日行一善的善心人士,甚至也有来自“广东省红色文化研究会订阅号”、“禅宗文化”、“禅基金”公众号的读者群体,这群爱心人士来自天南地北,怀着对贫困学子真挚的爱心与牵挂、对红色文化的热爱,以红色文化研究会志愿者和禅宗文化基金会义工队义工的身份参与活动,亲身去了解受助学生的真实生活状况、体验具有当地特色的红色文化建设成果,助学团队的工作人员全程记录了这次活动的珍贵画面和成员感悟。
(带着笑容和礼物出发)
(翻山越岭,只为见孩子)
(爱心人士和孩子们组成幸福的“大家庭”)
芳芳(爱心人士):我想特别分享这次探访的对象情况:独立拉扯三个孩子的单亲母亲,始终怀着对生活的乐观和热情,把家里和孩子们收拾得干净整洁,还有一名虽然不善言辞,谈起学习却滔滔不绝、长大后要当“警察“的小男孩。听当地的志愿者说,罗定当地很重视对小孩子的教育,尤其是信仰教育、红色教育。我相信正是这种对教育的坚持,加上政府、社会各界的帮助,能让他们克服困难、乘风破浪!希望“莲海心灯“项目一直办下去,挖掘更多这样的“宝藏学生”、“宝藏家长”。
(用不懈的尝试打开学生们的话匣子)
(收到爱心人士礼物的孩子们露出快乐的笑容)
郭女士(爱心人士):作为公众号的读者,参加这次活动完全是心血来潮、机缘巧合。之前偶尔在微信群里看到禅宗文化基金会工作人员发布的助学信息,一开始并不在意。后来看到他们持之以恒地分享这个团队的介绍、故事,还看到他们有和很多地方政府合作举办各类红色文化教育活动,就逐渐萌生了参与的兴趣的信心。这次参与活动让我很受震撼和鼓舞,很高兴能成为本年度的资助人之一,以后有能力还会继续支持、参与。
(简陋的屋檐下,一面红旗撑起满满的爱)
(有人说,助学的志愿者笑得最美)
小榆(工作人员):参与“莲海心灯”工作已经是第八个年头了,从大学毕业到结婚成家,这个项目可谓是伴随着我共同成长,每年看着一批又一批的孩子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毕业,每年的资助学生数量都在增长,那种自豪和荣誉无以言表。2020年开始是个关键的转折点,红色文化研究会开始参与到助学项目中,除了让我们的团队也变得越来越壮大,也为助学加入很多新元素。有了红色文化研究会的指导,过去我们只想着不让孩子们辍学、帮他们多添几本课外书,现在我们还可以筹划着和孩子们一起参观红色文化基地、带他们去电影院看《长津湖》、教他们和城里的孩子一起表演红色经典朗诵……如果可以选择,我希望和孩子们这个缘分还有第二、第三、第四……无数个八年!
(小榆在同组领导的指导下认真询问、记录受助学生情况)
(认真完成探访记录的爱心人士,专业、点赞!)
大雄(工作人员):通过实地下乡探访贫困学生,亲自来到学生家里,了解到他们的家庭状况,看到他们居住的环境,真的是比想象中的还要更艰难贫困,忍不住觉得有点心酸和无奈。深深感觉我们给予他们的那一点资金和物资的帮助对他们来说其实是杯水车薪,后来我们的冯胜平会长说,除了要让孩子们吃得饱、穿得暖,还要让孩子们有信仰、明事理、懂感恩,只有心灵“脱贫”了、有底气了,才能真正成为一个“富裕”的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这次我探访的三兄弟,哥哥说他很喜欢读我们爱心人士捐赠给学校的红色英雄人物传记、八年抗战的故事,每次觉得有过不去的坎就想一想,当年的“叔叔阿姨”们只能吃野果、啃树皮,都没有放弃。于是我就跟自己说,只要熬一熬、把书念好,将来总会有好日子。这就是我这次活动得到最大的收获:我们助学不止是帮人、更重要的是要育人,希望更多的孩子们能在书本中找到自己的“红色偶像”,找到自己的理想!
(大雄和孩子们合影)
(老阿姨说,看见受助学生就像看见了自家的孙辈)
小帅(摄影师):过去一直习惯作为旁观者,用镜头完成工作。没想到一次探访学生,给他们拍合照后,小孩子拉着我说大哥哥辛苦了,你教教我,我也来给你拍一张。那一刻我很高兴地发现,原来自己也能是镜头里的主角。
(小帅的摄影作品:“莲海心灯“助力脱贫攻坚)
红色文化研究会执行会长、禅宗文化基金会秘书长冯胜平主任也在探访后向志愿者们分享了自己的心得:我自己也曾是一名从湖北恩施大山里走出来的孩子,过去父母跟我说努力读书就能改变自己的命运。后来走出大山后,得益于党和领导的信赖和培养,顺利参加工作、入党。几十年的奋斗过程中也曾遇到过很多困难和诱惑,我始终坚信着身为一名党员,不能对不起党和政府的栽培、不能对不起人民、不能对不起曾经帮助我的乡亲。可以说,正是这份“红色信仰”一直在为我的人生保驾护航、真正改变了我的命运。我想用我的这个经历告诉大家:我们的孩子宁可吃得少、穿得差,也要多读书、多思考,重视道德教育和信仰教育。刚开始助学的那几年,我们经常听到学校的老师反馈,很多贫困学生、留守儿童不爱学习,甚至辍学打工、或者与社会不良青年为伍,这些现象促使我们不断去思考助学的方向和目的:少年强则国强,这个强应该是强在思想上、强在骨子里。近年来,随着红色文化研究会成为“莲海心灯”的主办单位,我们也对项目作了一些改革:未来会将助学的重心更多放在红色教育、信仰教育上,引导学生在解决温饱之余多读优秀的传统文化经典、学习当地的革命历史文化、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很多人提起“莲海心灯”都会想起周敦颐先生的《爱莲说》,里面有一句著名的话: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我相信,红色文化会是我们送给孩子们最好的礼物,保护他们不受思想的污染、成为堂堂正正的,一朵迎风而立、芳香四溢的莲花!希望各位爱心人士、社会各界多给我们提供支持和好点子,我们共同把这个助学项目做得更加创新、更加活泼、更加精彩!
红色文化研究会执行会长、禅宗文化基金会秘书长冯胜平主任也在探访后向志愿者们分享了自己的心得:我自己也曾是一名从湖北恩施大山里走出来的孩子,过去父母跟我说努力读书就能改变自己的命运。后来走出大山后,得益于党和领导的信赖和培养,顺利参加工作、入党。几十年的奋斗过程中也曾遇到过很多困难和诱惑,我始终坚信着身为一名党员,不能对不起党和政府的栽培、不能对不起人民、不能对不起曾经帮助我的乡亲。可以说,正是这份“红色信仰”一直在为我的人生保驾护航、真正改变了我的命运。我想用我的这个经历告诉大家:我们的孩子宁可吃得少、穿得差,也要多读书、多思考,重视道德教育和信仰教育。
(孩子们感谢信,是对我们助学工作最大的肯定)
活动的第二天,在在广东省红色文化研究会指导下,助学团队的工作人员和爱心人士参观了罗定市蔡廷锴故居、牛角坝等景点,缅怀革命先辈风采,体验别具特色的红色新农村发展风貌。
(观看红色新农村牛角坝规划图)
(结伴同游,领略社会主义新农村风貌)
(牛角坝红色教育景点:李芳春码头)
(抵达广东省红色旅游示范基地:蔡廷锴故居)
(参观蔡廷锴故居,学习抗战历史)
(助学团队成员向蔡廷锴将军雕像鞠躬致敬,缅怀抗日英烈)
尾声:快乐的两天一夜红色助学之旅在欢声笑语中结束了,助学团队的工作人员和爱心人士们怀着恋恋不舍的心情依依惜别,大家约定,11月份的河源助学之旅要共同创造新的回忆、新的精彩!
【广东省岭南禅宗文化发展基金会】